=
当前位置:首页 > 年俗
【傣族节日】端午节 傣族是这样过的
时间: 2024-01-30 14:14:25     点击:0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汉族会过端午节,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过端午节。傣族也是会过端午节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的端午节与我们汉族的习俗可是有所不同哦,他们也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过的端午节。本期傣族节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傣族人民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傣族“粽包节”

(1)节日介绍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云南红河元阳县乌河湾河坝的傣族欢度一年一度“粽包节”的日子。这一天十一点以后,参加粽包的元阳傣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未婚的小伙子们手拿粽包,欢欢喜喜朝老丙大龙潭大芒果树下的草场聚集。
粽包是用粽叶、竹叶或苞茅草叶把掺拌着花生、腊肉、紫米(有的还放一段半指长的木姜细枝条)、糯米,用这些叶子把米包裹成三角形或圆柱形、雀鸟形,然后用水煮熟食用,粽包味美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2)节日由来
相传,有一对红河元阳傣族男女青年,从小青梅竹马,在一起长大,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但双方的父母却都不同意这门婚事,硬要把他们拆散。这对相爱的人忧郁成疾,双双死在老丙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追求幸福的男女青年,每年的五月初五,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举行粽包节。让青年们选择自己理想的情人,结成幸福的恩爱夫妻。

2、傣族“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
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有的元阳男青年吹起叶子伴奏,歌声此起彼伏,悦耳动听。歌唱完后,小伙子们开始丢粽包给自己看中的姑娘,姑娘们则报之以喜悦的笑脸,拣着粽包。
于是,红河州元阳县一对对男女青年手拉着手,分散在草场四周,互相倾诉衷情。这时,老年人和小孩们便拍着手巴掌,“叱喝,叱喝”地欢喊着,直闹到夕阳下山。

3、傣族的入夏祭祀与端午节

1)傣族的入夏祭祀,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进入夏天的标志。远古时期,古人用苇叶或荷叶包上糯米煮食来预防上火、中暑,在天气变热后,用这种食物来祭祀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就是入夏祭祀。
2)入夏祭祀最初没有固定日子,一般选择在天气变热后的几天举行;入夏祭祀不限于民族,从考古及史料记载看,世界上很多热带、亚热带民族都有类似的祭祀活动。
3)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傣族先民也有入夏祭祀的习俗,一般为傣历(大傣历)八月初。十五世纪中期,明朝三征麓川王国,麓川瓦解后的各傣族“勐”分别向明朝称臣,明朝向傣族地区大量移民,汉族的很多习俗逐渐影响到傣族。几乎和汉族端午节同一时间举行的傣族入夏祭祀开始与汉族端午节混为一谈,傣族祭祀祖先神灵,用苇叶或荷叶包上糯米煮食来预防上火、中暑的食物,也变得跟汉族端午节的“粽子”一样形状;原本只是时间接近的傣族入夏祭祀和汉族端午节开始变成一样的日子。
4)十五世纪之后的数百年,傣族深受南传佛教文化影响,大多数傣族已经遗忘祖先神灵信仰时代流传下来的入夏祭祀,佛教节日在傣族心目中变得更加圣神,祖先神灵信仰的节日变得无足轻重。还在传承入夏祭祀的傣族已经在汉族的影响下,将傣族传统入夏祭祀与汉族端午节混为一谈。
5)所不同的是,汉族端午节被赋予爱国的含义,变成纪念愚忠之臣屈原的节日,让老百姓“学习屈原好榜样,忠于朝廷忠于党”。而傣族端午节则是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殉情的青年男女,在端午这一天,凡未婚的傣族小伙都要拿粽子包,与傣族姑娘们相会在榕树下、芒果树下,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6)如今,不管端午节被赋予何种含义,端午节这一天,傣族、汉族、韩族、和族……等所有过端午节的民族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在炎热的端午时节,粽子有解暑的功效,尤其包粽子所用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时有发生,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精彩推荐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