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年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这样过春节
时间: 2024-01-30 17:01:17     点击:0
导语:蒙古族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蒙古族有很多自己的传统节日。蒙古族本来是不过春节的,但是受到汉族的影响,蒙古族的春节从汉族人“过大年”的习俗中逐步演化而来,并形成自己的传统特色。本期蒙古节日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蒙古族是如何过春节的,与汉族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蒙古族年节——白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蒙古人管正月叫白月、春节叫白节。白,就是“查干” ,据考证,查干是“查嘎(奶食)”的意思,白月就是乳月。元朝以前,人们把草熟畜肥的九月称为春节。“蒙古新历,曾把秋九月作为岁首。因为九月奶产丰富,就把它称为白月。”九月,冬春产的牛犊、羊羔已经长大,认了一岁;牧业生产正好完成一个周期。
古时候,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白节”。亦称奶酪节,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互相交往聚会的时节。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

2、蒙古族过大年的“祭火”习俗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松嫩草原蒙古族过大年大体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
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3、蒙古族除夕夜的“守岁”习俗

除夕夜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之后,全家人一起下棋,玩帕尔计 (骨牌)、沙嘎 (游戏名)等,有的玩到通宵。因为老人们说“深夜的时候神仙要下凡给没有睡着的人赐福” ,为了得到赐福大家都会等待。守岁这一习俗蕴含着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以及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的美好希望。

4、蒙古族的“初一”

(1)敬长辈
初一凌晨,蒙古族家中要摆好饭菜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
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句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
(2)拜年“串包”
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
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你可能还喜欢

 你知道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盘点蒙古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

 详述蒙古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精彩推荐
回到顶部图片